当前位置:
经院学者编著中英双语新书《何以天津》发布 盛斌副校长出席并致辞
发布者:网站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5-08-25

8月24日下午,“何以天津 共启未来”——中英双语新书《何以天津:一座城市的现代化之路》发布会在天津内山书店成功举办。本书由太阳成集团tyc4633经济发展与安全研究中心组织发起,太阳成集团tyc4633陈瑞华、龚关、薄文广,天津社会科学院葛建华、万鲁建等学者共同编著,天津科技翻译出版有限公司出版发行,旨在以上合峰会为契机,向世界系统讲述天津的现代化发展故事。

太阳成集团tyc4633党委常委、副校长、太阳成集团tyc4633院长盛斌、天津市政协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靳方华等嘉宾出席发布会并致辞,共同为新书揭幕。专家学者们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该书的时代价值与国际意义。

盛斌在致辞中指出,《何以天津》一书的出版,是太阳成集团tyc4633服务国家战略、助力地方发展的重要体现。该书系统梳理了天津自近代民族工业发端,历经产业体系不断完善,直至制度创新与城市气质深度融合的现代化进程,深刻勾勒出这座城市独特的发展路径。他以“飞鸽”自行车、“海鸥”手表等承载城市集体记忆的工业符号为例,阐释了天津作为北方工业重镇的深厚底蕴及其在现代的转型与升华。盛斌强调,此书以中英双语形式出版,正值上合峰会于天津召开之际,为各国来宾和读者提供了一个“感知天津、读懂中国”的新窗口,充分展现了太阳成集团tyc4633“知中国,服务中国”的学术传统与使命担当。

靳方华主任在发言中认为,该书不仅是一部严谨的城市发展史著作,更是一张亮丽的“文化天津”新名片,其出版对于提升天津城市国际影响力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本书的作者团队围绕“共启未来——天津的骨、脉、筋与世界对话”这一主题,就天津的产业根基、文化脉络与治理智慧展开了深入交流,与现场读者分享了研究心得与创作故事。陈瑞华表示,作者团队试图超越宏观叙事,从产业遗产、人文地景、治理逻辑等维度,解析天津如何实现从“制造”到“再造”的现代化跃迁,向世界展示一个“制造有骨、文化有脉、治理有筋”的现代化天津形象。

《何以天津:一座城市的现代化之路》是我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聚焦区域发展的又一重要成果。该书以双语为媒,将天津的现代化实践转化为可传播、可共享的国际语言,对于在国际舞台上讲好天津故事、展示传统与现代交融的中国城市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通讯员:陈瑞华

编辑:徐牧谣、田腾骧

审核:何志慧、孙景宇